跳到主要內容

[野人獻曝] 開台新的EC2作台網站主機用吧

一切都是youtube的陰謀......

其實我這篇文章真的是老梗中的老梗,
相信搜尋「開EC2 教學」應該就會有一狗票文章了。
所以我寫這篇的話,會比較著重於新手開新主機會碰到的狀況。
(再更精準地說,是要拿來給自己做筆記用的 :p)

基本上開EC2的流程,
就是以下的項目:

  • 選擇機器的所在地:如果是要做計算資源的話其實也沒差啦.......這對於網站類型會比較有影響。
  • 選擇要用的作業系統,也就是AMI:選擇你要用的AMI檔對之後的用途會有一些影響,比方說,若是你需要架個網站,但你要是選了一個沒有預先包好LAMP的AMI檔時,你就要在啟動主機後,自己安裝那些東西,會有點麻煩(但如果你有要自定編譯安裝的項目時,這一點其實未必需要)。
  • 設定要跑的instance類型:這個嘛......跟錢有關......不過如果是做需要高資源的運算,還是用比較好的instance會比較好。
  • 設定登入用的private key和security groups:private key是未來登入的根據,當然啦,未來是可以改成要輸入帳號密碼才能登入的機制,這點可以去Google一下就行了。至於security groups的部份,則關係服務是否可以正常運作的要素;比方說你開了一個apache,你必須要在security groups設定允許80這個port,才能讓apache運作,MySQL則是3306,而SSH就是22。如果你的某項服務不是用預設的port號時(如apache用8080時),則記得要改。
  • SSH登入主機:要上傳檔案還是管理系統、安裝程式都要用到SSH,所以如果上一步驟沒有設定允許22這個port時,那就是沒辦法登入了。另外要注意一點:一般狀況下,大部分AMI的預設登入帳號是 ec2-user ,但部分AMI檔的預設登入帳號就未必是這樣,比方說 bitnami 開頭的AMI,預設的帳號就是 bitnami,這點可能要多加注意。
嗯......基本上應該是這樣,
剩下的就是考驗自己的 *nix 管理能力了......
之後有機會的話再來說說怎麼拿EC2幹些方便的壞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野人獻曝] AWS Certified Solutions Architect 認證考試心得

大概是去年聖誕節前夕, 不知道被什麼打到, 突然想考一張 AWS 認證考試, 所以就很突然地報了 AWS Certified Solutions Architect - Associate 的考試! 為了那場考試我還買了對岸出的翻譯教科書( 原文版 、 簡體版 )讀。 只是......因為我真的很不會讀書, 外加我上班真的超懶, 那本書我只看了前面幾章, 然後隨便做了書內的練習題和 Google 到的考古題, 就直接上場考試了! 雖然是很有驚無險地通過了啦(720 分通過,我考 761 分)..... 然後今年十一月左右也是因為很突然就離職, 所以也是很突然就決定再去報 AWS Certified Solutions Architect - Professional 的考試! 這次考試比之前稍微認真一點, 除了把那本教科書的後面幾章......的練習題重做外, 也開始狂 K 官方的訓練課程, 外加又多冥想了各種考題方向, 也順便自己開了一些不常用的服務練習(估計帳單也......), 大概是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專心(?)準備! 這次也依然是很驚險地通過(750 分通過,我考 797 分) ====== 以上都是廢話 ===== 其實我去年考的時候還不知道認證架構師是最難的考試, 不過考完架構師考試後, 其實就會理解到 AWS 認證架構師就某種程度是最了解 AWS 架構的人, 如果一間公司全部使用 AWS 服務的話, 這傢伙應該就是部門的 Center ! 只是有沒有必要考到 Professional 等級就因人而異啦, 畢竟 Professional 級的考題很刁鑽, 遠比 Associate 級更為刁鑽, 除了出現一堆你壓根沒聽過的 AWS 服務外(我看到考題才知道有 EFA 這玩意), 還需要你從安全面、成本面、可維護性去思考架構該怎麼設計(其實 Professional 級這幾個面向的考題遠比 Associate 多), 這就很吃使用經驗和你有沒有想過最佳實踐。 如果是半吊子以為只是比 Associate 難一點點就上場去考的話, 保證很容易就會 GG ! 再次聲明:我真的只是好運考過的 QQ ====== 怎麼準備 ===== 其實不是很建議無謀地只讀教科書就去考! 最好是先有一段時間的 AWS 操作經驗, 至少要理解 VPC / SecurityGroup...

[野人獻曝] Google Picker

昨天空閒時刻在 Google API 頁面逛著逛著看到 Google Picker 這個玩意。 仔細看了頁面說明, Google Picker 這玩意的首頁就直截了當說了: Google Picker is a "File Open" dialog for the information stored in Google servers. With Google Picker, your users can select photos, videos, maps, and documents stored in Google servers. The selection is passed back to your web page or web application for further use. 既然他這麼好用, 想當然爾就刺激了我的技術魂, 所以昨天晚上稍微看一下文件後就寫了一個簡單的Sample了。 如果想試玩的話,請往 這裡 。 ======以下技術解析一下===== 基本上要用這玩意,實在是非常簡單。 只要先開這兩行: <script src="http://www.google.com/jsapi"></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oogle.load('picker', '1', {'language':'zh-TW'});</script> 這樣就會先把Google Picker的程式碼先引入了。 然後以Google所提供的慣例中所展示的, 他是在頁面loading完後跳出對話框。 但是以我的sample言, 是在每一個連結被點擊時才觸發, 這點要先注意一下。 接著就是寫被觸發後的處理, 基本上都是以 google.picker.PickerBuilder 物件為主,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寫: var picker = new google.picker.PickerBuilder().addView(google.picker.ViewId.IMAGE...

[野人獻曝] 利用 IFTTT Maker 自訂自己的特殊需求(?)

大家應該都知道 IFTTT 是什麼樣的東西, 所以我就不多解釋了。 雖然一般而言, 我們確實只要在某個服務的狀態發生時, 才需要讓 IFTTT 幫我們做些事, (像是我們收藏 Flickr 上某張照片時就自動下載到 Dropbox 之類的。) 但通常可以選的服務就是檯面上有名號的服務。 一旦要做些比較特殊的事時, 嗯......通常直覺下都是自己刻東西來做, 老實說有點麻煩啦...... 所以後來 IFTTT 推出 Maker 這個玩意。 她可以接收來自使用者端的請求, 也可以把請求轉發到另外一個地方, 對某些特殊需求而言, 就不大需要額外刻東西。 以下簡介一下使用流程: 首先先到  https://ifttt.com/maker 找到你的 API Key 並且記下來。 接著你就可以到 Create Recipe 中選擇 Maker 後再選擇 Make a web request 開始新增你的食譜了。 記得 Event Name ,這個東西會在呼叫時用到 另外 Receive Request 只收以下這些參數:v alue1、value2 及 value3   這些參數,其他東西會無視。 發出 request 直接使用 POST https://maker.ifttt.com/trigger/{Event Name}/with/key/{API Key} 然後就看你要讓 IFTTT 接到哪裡即可。 不過要注意一點:因為上面的 Request 只收 value[1-3] 這三個參數,所以你也只能在 Ingridents 選擇這三項東西來用。這個就比較麻煩一點...... 使用大致上應該沒啥問題, 反正就是簡單的 POST 機制, 做些比較沒有敏感性的事情其實還蠻方便的。 不過要拿來控制你家的電氣系統就可能要再三思了(茶